搜索
取消
首页 > 详情
牛津、剑桥博士中国行普陀站活动
发布日期: 2022-03-11

图片7.png

在上海市青年五十人创新创业研究院的组织策划下,9月16日上午,“2021牛剑博士中国行——上海·普陀站”活动在普陀区党群服务中心举行。在中国驻英大使馆教育处指导下,“牛剑博士中国行”活动让来自牛津和剑桥大学的优秀中国学子,来到祖国发展的最前沿,感受新时代日新月异的发展和腾飞,为海外学子学成归国搭建平台。参加普陀站活动的10多位牛津、剑桥在读华人博士(及博士后)研究背景主要为理工科领域,包括: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物联网、生物医学、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等前沿科技领域。普陀站活动由牛津剑桥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上海市欧美同学会、上海市青年五十人创新创业研究院和上海市欧美同学会共同主办。

研究院安排了上海市人社局留学处副处长李凯介绍海外人才回国创业鼓励政策。李凯说,上海对海外人才回国服务的政策支持更加综合、更加稳健,希望通过政策讲解帮助学子们提高回国成长的成功率。

研究院邀请了上海交大教授、博导、图灵量子创始人金贤敏,复星杏脉科技创始人、董事长何川,合众新能源汽车人力资源总经理胡建国分别作了回国抉择、自身成长、企业发展的分享。

交流活动还邀请了普陀区投促办、桃浦智创城、中国以色列创新园区等有关负责人做了地区营商环境和落地服务介绍。普陀区委组织部副部长、普陀区人才办主任卢礼卿专门就本区人才服务做了详细介绍并提到,将以创新人才引荐机制、资助人才创新创业、强化金融支持、健全人才引育、建设科研孵化载体、搭建企业交流合作平台等7条激励措施,进一步推动“才聚普陀”,为实现实现“转型蝶变、崛起赶超”目标提供人才支撑。真诚欢迎各类企业和人才搭乘普陀发展“快车”,来普陀一展鸿图,共同描绘美好未来。

会上,多位海外学子就回国创业、职业发展、选择困惑等问题向嘉宾请教。交大金贤敏教授结合了当年的经历,以自己当时综合思考的维度供青年学子们借鉴。他说,当年选择到上海交大任教,收入并不是最优选择,但得到的成长环境是最好的。他鼓励学子们顺势而为、不要错过这个伟大的时代。他还表示,自己曾经担任过牛津的中国学生会主席,今后很愿意以学长的身份和研究院一起组织这样的交流活动。复星何川结合自己在企业内部的成长经历建议学子们,不要急于赚大钱、赚快钱,要利用好海外深造的机会,在各自领域做好行业深耕,厚积才能博发。她向代表团介绍,在人才引进的配套资金和政策上,不同地区往往存在差异,这些因素固然重要,一个区域的区位优势、本身的平台优势、政策和资本活力,才是真正关乎个人成长发展的源动力。她还告诉研究院负责人,不少学子对回国就业非常有兴趣,所以这次活动她特意请公司招聘负责人一起参加并和学子们深入交流保持联系。于兵副会长和合众胡建国总经理都认为,和学子们这样的交流很有意义,对学子的职业发展、对企业的人才需要,对区域的营商氛围都带来重要作用。国家和企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优质人才,当务之急是要帮助他们坚定信心、少走弯路。

活动尾声,牛津、剑桥的博士们和与会嘉宾热情交流,纷纷表示,短短半天的交流让他们受益良多,既看到了区域的特色发展,又坚定了未来选择,希望和学长、前辈保持长期联系,获得更多的经验指点。牛津大学中国学联主席金泳成目前已经在位于浦东张江的一家外资药企实习,他选择上海的理由很简单——上海集聚了中国最尖端的科研机构、最具实力的企业,无论是制度环境、资金实力,还是产学研配套,都是一流的。他说,之前也想过是继续待在海外还是回到国内,但是多番交流之后看到,目前中国、尤其是在上海,医药行业的产业已经非常健全、国家对企业和科研人员的支持力度也非常大,在行业快速进步、向世界一流水平迈进的进程里,希望有自己的一份力量。牛津中国学联秘书长、牛津大学光伏太阳能专业博士三年级的肖云坦言,自己是被上海创新创业青年50人论坛吸引来的。“我的专业在当下是非常热门的领域,我也在思考,如果时机成熟、有合适的土壤,未来我也要创业。”他们感谢研究院搭建了如此全面、高效、务实的渠道,希望能让更多的海外学子参与到研究院举办的各类活动,表示今后要把年度论坛的相关信息传递给更多的顶尖高校学生们,与海外学生会组织增进相互交流合作。

 

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吴智亮主持了交流活动。市委统战部新阶层处、宣传处相关同志,市欧美同学会副会长、延华智能董事、联席总裁于兵,市欧美同学会联络部三级调研员刘晓璟,普陀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区人才办主任卢礼卿,普陀区委统战部二级调研员蒋波等出席活动。

此次活动是研究院贯彻办院宗旨,首次尝试人才与区县政府、园区、企业的全方位对接,获得了各方的积极评价。普陀区相关领导同志表示,愿意与研究院联手打造人才高地。上海市青年五十人创新创业研究院发挥枢纽型、功能型、平台型社会组织功能,贯彻落实人才引领发展战略,创新海外引才方式,搭建海外高层次人才沟通交流平台,让更多海外青年人才走进上海、了解上海、选择上海。研究院对接地区、对接园区,将充分融合人才链、产业链和创新链,同时打好各项政策组合拳,营造近悦远来、广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人才发展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