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以“城市新机遇 青年新未来”为主题的上海创新创业青年50人论坛上,举行了“元宇宙”圆桌论坛,多位来自不同行业领域的青年代表就拥抱“元宇宙”新赛道畅谈各自的观点。
一、上海在元宇宙新赛道汇聚了一批优秀人才
本次圆桌论坛邀请了一批元宇宙相关产业的知名专家和企业代表上台分享探讨,分别来自芯片处理、脑机互联、空间构造、内容生产和呈现等不同领域,其中不少海外学有所成回国再创新事业者,也有本土扎实耕耘突破卡脖子取得领先成绩者。
上海科技大学副教务长兼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执行院长、叠境数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创始人虞晶怡,20多年前赴美留学研究搭建二维虚拟现实世界,当时还是VR和AR相结合的一些内容,对元宇宙 “进场”较早。上海维智卓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陶闯,回国之前曾经从事研究又担任了微软数字地球部的第一任总经理。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青年研究员、认知神经科学中心执行主任肖晓,曾担任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副研究员,2018年3月成为筹建复旦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中心执行负责人,在复旦大学张江校区系统性地搭建了认知神经中心四大科研实验平台。丁洁2014年英国土木工程硕士毕业后,回国投身于BIM行业,创办上海华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参与了多个市政、公建、城区管理的项目,在智能建造、智能运维和CIM数字孪生领域都有成熟的产品和成功案例,参与了上海市“一网统管”和“数字化转型”建设。
上海壁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徐凌杰曾先后任职于英伟达、超微半导体、三星电子、阿里巴巴等国际知名企业,拥有十余年的GPU芯片架构、开发和管理经验。胡睦洋创建的“乌合麒麟”团队自2019年开始的一系列热点事件进行了创意创作,先后数十次被人民日报、新华社、总台央视、中国纪检监察报等国内党央媒转载、发布,同时获得包含CNN、BBC、路透社在内的60余家国际主流媒体高度关注,在世界范围内累计已获得超50亿次浏览。胡睿所在的莉莉丝游戏2017年起发布多款游戏,依托出色的产品和独树一帜的本地化发行策略,在国产游戏出海领域取得了出色成绩。在2019年度中国手游发行商全球苹果和谷歌收入总排行中,莉莉丝游戏排名第三,蝉联 2020年1-4月中国游戏厂商出海收入排行榜冠军。
二、打造元宇宙产业业态,青年人才已经踏实起步
虞晶怡认为,上海过去几年在集成电路产业的布局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为元宇宙产业的发展打好了坚实的基础。今天我们已经可以实现用冷冻电镜解析生物大分子与病毒,还原分子结构。
陶闯认为,元宇宙定义的是一个时代、一个世界、一个社会,他在张江用了2年的时间搭建了一个4.1平方公里的元宇宙城市空间模型,继搜索引擎、APP之后空间成为了信息入口,蕴含了巨大的空间计算人工智能技术,包括:空间孪生、空间感知、空间更新、空间定位、空间交互等,开启了元宇宙无限想象。
肖晓提到,用一些脑机接口的技术,已经可以实现大脑能够跟机器互联进行读和写。输入的方案如人工耳蜗、人工视网膜等;输出方案,我们用机械手臂、直接埋置颅内感应器、芯片植入等。这些一系列人与数字、人与电脑的交互过程中离不开对大脑的了解。
丁洁提到,8月19号浦东新区发布了9项新的标准规范,其中有5项关于建筑信息模型的,主要目的是从政府的角度,解决建筑资产在政府审批流程中的认证、归档、接收和保管,可以为之后的元宇宙奠定数据来源问题。建筑信息模型的颗粒程度能达到每一个构件、每一根钢筋,是谁加工的、是什么尺寸、什么材料,由谁经手、由谁维护,实现全流程可追溯。在这个基础之上,又可以去叠加商业场景、医疗、教育等等。
三、创新创业青年拥抱元宇宙更需要踏实做好长期打算
虞晶怡认为,基于深层AI实现用人工智能方法还原数字世界,在佩戴头盔里植入一块深层芯片……这些技术可能还需要5到10年,要用非常良好的心态去看待这些技术,核心技术还有很大提升的空间。
陶闯指出,元宇宙概念的提出是从物理世界到网络世界再到孪生世界。背后随着数字化的不断深入,人类的碳基生命和硅基世界不断融合,建立起一个我们还难以认知和定义的世界,可能就是泛在意义的元宇宙。技术的增长不可能是一个指数性的增长,我们全情投入的话,10年或20年就不是一个梦想。
肖晓认为,类脑智能是人工智能的两大方向之一,模仿人脑、学习人脑的运作模式、感应模式、认知模式、情感记忆等等。人类的大脑是宇宙间最神奇的器官,现在大家对大脑不够了解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元宇宙利用VR和AR的技术来进一步了解大脑,做一些研究的工作。
徐凌杰提出,元宇宙是生命的一个延续,存在不仅仅是物理本身,需要有更多算力,人的思考才能无限扩大。目前的算力还远远不够,壁仞科技从事GPU芯片设计,恰恰是我们元宇宙最需要的基础设施。从能效比来讲,赶追人脑的效率还要10年以上的时间。算力问题不解决,会制约着公众对元宇宙表现形式方面的可接受力。
丁洁说,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是构建数字孪生的一种方式,由无数个建筑结合起来,最后能打造成一个城市信息模型。元宇宙第一个阶段,就是对现实空间的数字孪生。但建筑行业是一个数字化水平最低的一个行业,到2020年的时候中国建筑行业数字化水平仍远低于农业,是倒数第一。这个行业一下子迈一大步到一个他们还不知道是什么的领域,可能还是比较远的。
四、拥抱元宇宙机遇挑战,青年人才找到发力点
虞晶怡认为,这次元宇宙相比于前几次VR、AR的“浪潮”,一个非常重要的区别就是AI,内容生成的问题、渲染的问题逐渐被AI新工具、新方法取代,人力成本会越来越低,很多就会被全自动化,这可能会是一个革命性的。两年前李强书记讲过AI就是“能感知、会思考、可进化、有温度”。“能感知、会思考”是现在AI的主流,可进化的重要标志就是它赋能了、利用了很多传统意义上很难实现的一些工具,有温度就是无论做哪一种技术、无论做出什么,总是要让人感觉到这件事情是有意义的。只要选中一个有温度的赛道,那每一个赛道都是一个可成功的赛道。
胡睦洋提出,元宇宙需要做艺术创作的人对视觉呈现来做一些艺术化的想象和定义。近现代科学发展几百年的历程中,文学家、艺术家一刻也没有离开过,他们对于科学是一种融合化的跨界贡献。未来元宇宙中,内容创作者要做好内容供给侧,做好视觉呈现引领,艺术的想象要略微超前于科学一点。技术一定会叠加艺术,科学一定要叠加美学文学,触达一定要叠加传达。他还认为,元宇宙的先导产业——数字藏品NTF已经是很热的市场概念,涌现出了很多数字藏品的公司。但是我们希望通过自身参与去努力改善,一是元宇宙空间的审美秩序需要被引导建立,二是把我们的主流价值观、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导入到元宇宙空间。好的技术叠加上好的艺术,能够让大众感知到元宇宙到底是什么,这个就是“有温度”。
胡睿认为,游戏产业相较于其他行业是公众认为距离元宇宙最近的一种形态。用户对于内容的需求非常广阔,而目前游戏产业提供了的内容有限,用户消耗内容的速度是远远大于了内容生产的速度,亟需提升游戏内容的产业能力成为工业化生产的能力,脱离原来的小作坊式生产模式,而更标准化、流程化、自动化、工具化的生产,大幅提升内容生产的质量和效率。第二,是提升游戏厂商的叙事能力,好的叙事是连接用户跟它产生情感连接,让它更有沉浸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标准。长期以来,中国的游戏厂商在叙事上是比较弱项的,不如海外大厂具备了电影式的叙事能力、IP打造能力。近年来我们游戏产业有一个新的使命叫作传播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第三,提升即时化立体3C生产能力(Character角色、 Camera相机、 Control控制三个单词的缩写)。元宇宙背景下,3C的感觉应该是更加实时的、即时流动的、立体的。
丁洁认为,截止到2020年底,上海的新建建筑里已经有95%就已经应用建筑数字模型技术,解决了数字孪生的数字底板问题。基于数字孪生,对可见的部分能做反向建模,对于一些隐蔽管线工程,可能还要做到有效翻模。我们其实是有大量的建筑数据信息资产还没有被用起来的。
与会创新创业青年代表一致认为,立足当下,拥抱未来,创新者只有拥抱不确定、拥抱不完美,这才是拥抱未来。